今天分享的是:浙江大学 杨永恒:适应规模化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电子技术金策略
报告共计:42页
该文档围绕适应规模化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电子技术展开,系统梳理了新能源发展现状、电力电子技术演进历程,重点分析风光并网变换器系统及控制技术,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,为新能源并网技术研究提供全面参考。
从新能源现状来看,全球能源需求持续高涨,虽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导,但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,2020年后风光总装机容量超水电,截至2021年风电约825GW、光伏约849GW,且单机容量增大。同时,“双碳”目标等全球政策推动,降本增效需求强烈,电力电子技术成为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关键,贯穿发输配电及用电环节。
电力电子发展历经多阶段,功率半导体器件从1900s的真空整流管,到1957年晶闸管发明,再到2010年后宽禁带器件出现,性能持续优化;电力电子技术也从探索开关特性,发展到改进性能指标,如今聚焦封装、热管理、可靠性及智能化等方向,为新能源并网提供技术支撑。
风光并网变换器系统方面,风力发电有双馈、永磁同步/鼠笼式感应电机系统,采用两电平、三电平、模块化多电平(MMC)等拓扑,各有优劣,如两电平技术成熟但需大滤波器,三电平适合高功率却有器件损耗不均问题;光伏发电有组件级、组串式、集中式等方案,微型/小型变换器、无变压器逆变器、集中式逆变器等满足不同功率需求,不过部分存在漏电流、效率低等问题。
展开剩余78%控制技术上,并网变换器需兼顾发电侧功率优化与电网侧可靠供电,控制模式从跟网型(GFL)向构网型(GFM)发展,通过下垂控制、虚拟同步发电机(VSG)等模拟同步机特性,提升电网支撑能力。同时金策略,针对单机稳定性,分析了电压环、工作点影响,多机系统则面临协调控制与环路耦合复杂问题,需通过柔性控制与量化分析保障稳定,附加储能也能增强系统惯性与阻尼。
总结而言,未来电力系统将呈现多能源耦合特征,数字化与智能化是必然趋势,电力电子技术在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并网中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文档核心内容的结构化思维导图框架,将新能源现状、电力电子发展、变换器系统、控制技术等模块的关键信息清晰呈现?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